吹長笛變孖潤腸 我家有個金屬敏感症女兒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6/13 17:12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3

分享:

分享:

對金屬敏感的思錡,一家因此更注重健康。

生活滿布危機!絕無誇大其詞,12歲的思錡兩年前出現金屬敏感症症狀,日常的微小金屬都可能成為致敏原,小至頸鏈耳環、衣服鈕扣,以至樂器擺設、室內外設施,都有機會讓思錡痕癢難當,嚴重影響思錡日常生活。

思錡學習長笛多年,直至兩年前因金屬敏感症發作,令她轉而學習木琴。(陳智良攝)

思錡媽媽吳靜儀(Susanna)憶述:

2016年時,有一日學校打電話通知我,說囡囡上完長笛堂後,手指全都腫了。我還記得當我接囡囡放學時,她的嘴腫得像『孖潤腸』。

後來老師告訴我,留意到囡囡每次吹完長笛後,臉都是怪怪的,但又說不出有甚麼問題,直到那一次,囡囡的嘴和手指有明顯腫脹,懷疑跟金屬敏感有關,於是建議我帶她看醫生。

經過抽血檢驗,醫生指思錡的免疫系統受到金屬干擾,因此每當接觸到金屬,便會產生陽性反應,令身體腫脹、痕癢,嚴重的甚至引發像濕疹的狀況。

衣服上的拉鏈都是致敏原。(經濟日報圖片)

減少接觸

一般而言,金屬敏感症患者在小時候已因接觸而出現症狀,但恩錡在學習長笛多年後才病發,算是特例。證實思錡有金屬過敏後,醫生曾經建議她服食類固醇,但Susanna深怕類固醇對囡囡產生不良副作用,故寧願選擇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。

改變生活,首先從自覺地減少接觸金屬開始。Susanna說:

以前我常常忙於工作,一星期做足7日,又經常出差,照顧女兒的責任都交由工人姐姐,好少細心地留意女兒的一舉一動,直至收到學校通知,我才驚覺囡囡的問題,當時覺得好內疚。
 

好像我曾經送過一條金屬頸鏈給囡囡,那條頸鏈令她敏感、起水泡,甚至結成了疤,這些我也是後來才知道。


現在知道囡囡對金屬有敏感,我便常常提醒她不能手多多,不要好奇四圍摸,如有懷疑都不要接觸。囡囡現在已經沒有玩長笛了,因為即使膠長笛的按鍵也是金屬的,現在轉了學木琴。

女兒的敏感症成了Susanna的當頭棒喝,現在的她變得更細心,如囡囡的胸圍鈕扣不能有金屬、刀叉食具盡量以膠取代。

金屬敏感就好像有食物敏感的人吃了蝦蟹會有反應一樣,只要不碰就可以。不過,最初確實幾痛苦,因為每次出街食飯要自備膠刀膠叉,不過後來習慣了。

每次外出食飯,思錡都要自備膠餐具。(陳智良攝)

除了生活上避免接觸金屬,Susanna亦意識到飲食健康的重要。

當囡囡因敏感出現的濕疹狀況有擴散迹象,我們便開始從不同層面徹底地改變生活,例如更換食水系統,因為食水系統有機會受重金屬污染;飲食上避免進食有重金屬的食物,例如海產;煎炸食物亦要少吃,因為高溫煮食的時候,煮食器具有機會釋放有害物質。

其實金屬在身體累積得多也會對身體構成影響,如專注力不足、記憶力衰退,嚴重的會影響免疫系統,因為囡囡的病,我們更關注這方面的資訊,也開始了解更多。

經歷了一年多生活和飲食習慣的刻意轉變,思錡的敏感狀況有明顯改善,她對金屬的反應也減少了。

Susanna說:

現在囡囡並不是接觸所有金屬都會有反應,只是接觸含鎳、錳及鋁成分高的金屬才會。

女兒思錡(左一)兩年前確診患上金屬敏感, 讓思錡媽媽Susanna(後)和爸爸Joe加強生活健康意識。(陳智良攝)

醫學常識 關於金屬敏感    

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皮膚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醫生表示,醫學上對金屬敏感的定義頗為精準,它指接觸性敏感,亦是延後性敏感的其中一種,患者一般在接觸致敏原48小時後出現敏感症狀,成因包括先天和後天因素,當先天基因記載了身體有這個敏感,也要接觸相關致敏原才會引發敏感症狀。

後天因素則包括皮膚本身的狀況,如本身皮膚有濕疹及炎症,或表面乾燥和有破損,則增加接觸性敏感的機會。

如基因已記載身體出現金屬敏感,通常患者在小時候已因接觸而出現症狀,但這要視乎患者甚麼時候開始第一次接觸金屬。

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皮膚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醫生。(受訪者提供)

在主流西方醫學上,暫時沒有重要證據顯示,日常生活慢性攝取金屬會引發敏感症。

大量金屬於身體累積,症狀通常並非顯示在皮膚敏感,而是影響腦神經系統、腸胃系統、腦部發展等。當然,也有特別例子,如患者進行了換骹手術,體內的人工金屬有機會令患者產生痕癢等敏感症狀。

如懷疑自己對某類物料有敏感,陳俊彥醫生指可接受皮膚斑貼測試(Skin Patch Test),以釐定致敏原再加以防避和治療。

【更多敏感症資訊】

【延伸閱讀】皮膚現敏感不適 專家:水質與潔膚液不協調

【延伸閱讀】夏季防濕疹復發攻略 中醫師:戒食魚生多吃海帶紅綠豆沙

【延伸閱讀】夏天濕疹易發作 中醫教煲祛濕健脾湯水

撰文 : Witty TOPick記者